在线咨询 服务热线 扫一扫了解咨询 回到顶部

服务热线

15551539393

药材种苗的供应与求购

药材种苗价格咨询服务

药材种苗的种植技术

微信订阅号

欢迎来到意之联药材种苗网

【来源:意之联药材种苗网】一、【简介】 川芎学名 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。又称西芎、芎劳、小叶川芎,为伞形科植物,以地下根茎入药。 味辛,性温。具有行气开郁,祛风燥湿,活血止痛的功效。 常见病害有:1.白粉病 白粉病学名 Erysiphe heraclei. ...

发布时间:2019-06-29 14:36:15  浏览次数:7499次  作者:焦红梅


【来源:意之联药材种苗网】一、【简介】 白扁豆别名小刀豆、白梅豆、为药食兼优的作物,以种子成花供药用和食用。 种子具有和胃化湿,健脾利水清暑止泻等功能,主治脾虚腹泻,悲心呕吐,食欲不振、赤白带下等症。扁豆花具有解暑、化湿、止泻、止带等功能,主治中暑发热、呕吐泻泄,白带、痢疾等症。 生长环境 ...

发布时间:2019-06-29 14:26:19  浏览次数:7713次  作者:焦红梅


【来源:意之联药材种苗网】一【简介】 明党参学名 Changium smyrnioides。又称粉沙参,为伞形科植物,以根人药。 味甘微苦,性微寒。具有润肝, 止咳活胃的功能。 常见病害有:1.裂根病 裂根病为生理病害。 [症状] 发病部位为根部。根部受害产生:纵长裂口,破裂面可慢慢...

发布时间:2019-06-28 15:52:42  浏览次数:7013次  作者:焦小苗


【来源:意之联药材种苗网】一、【简介】 黑芝麻为药食兼优的作物,以种子入药。具有补肝肾、润燥的功效。主治头晕眼花、耳鸣、头发早白、病后脱发、休虚便秘等症。也是食品工业制作黑之林糖果,黑芝麻饼干等食品的重要原料,产品十分畅销。 生长环境: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和地势平坦阳光充足的环境,耐寒、耐旱、稍耐高...

发布时间:2019-06-28 15:44:43  浏览次数:6759次  作者:焦小苗


【来源:意之联药材种苗网】一【简介】 柴胡学名 Bupleurum chinense.义杯此胡,北柴胡、硬柴胡竹叶柴胡,为伞形科植物,以根人约。味古,性微寒。 有解表退热,疏肝解郁,调经等功能。 常见病害有:1.斑枯病 斑枯病学名 Septoria amphigena,S.bupleur...

发布时间:2019-06-27 16:45:39  浏览次数:7199次  作者:李真


【来源:意之联药材种苗网】一【简介】 芦巴子以种子入药,具有温肾、祛寒,止痛的功效,主治下腹冷痛、疝气等症。 生长环境:喜温暖、湿润气候,能耐寒、怕水涝。对土壤要求不严,以疏松、排水良好的两合土为好,凡低洪易积水的土地不宜种植。 繁殖:用种子繁殖。二【栽培技术】 1、选地、整地、施肥...

发布时间:2019-06-27 16:06:51  浏览次数:8048次  作者:李真


【来源:意之联药材种苗网】一【简介】 防风学名 Saposhnikovia divaricata。. 又称川防风 云防风,为伞形科植物, 以根和全草人药。 味辛甘,性微温。具有发表,祛风,胜湿之功能。 常见病害有:1.白粉病 白粉病学名 Erysiphe heraclei。 [症状] ...

发布时间:2019-06-26 16:48:16  浏览次数:7947次  作者:焦红梅


【来源:意之联药材种苗网】一【简介】 土贝母别名假贝母,以地下块装入药,具有散结闲册,清热解毒之功效。主治乳痛肿,颈淋巴结炎,淋巴结结杉,乳腺炎,肥厚性鼻炎等症。生长环境: 土贝母喜温暖湿润的环境,耐旱耐瘠,耐寒冷,怕涝,对土壤要求不严,但以土质疏松,肥沃,排水良好的两合土或腐殖质壤土为佳,...

发布时间:2019-06-26 16:14:12  浏览次数:6847次  作者:焦红梅


【来源:意之联药材种苗网】一、【简介】 白芷学名 Angeli caidahuria。又称枋白芷、川白芷、香白芷,为伞形科植物,以根人药。味辛,性温。 有祛风,散寒,燥湿,排脓生肌, 止痛等功能。 常见病害有:1.斑枯病 斑枯病学名 Septoria dearnessii。 [症状] 发...

发布时间:2019-06-25 17:52:15  浏览次数:7525次  作者:张玉侠


【来源:意之联药材种苗网】一、【简介】 川乌,又叫鹅儿花、铁花、五毒,多年生草本植物,块根肉质黄色,呈纺锥形或卵形,外皮黑褐色,下部有许多须根。下面一起来看下川乌适合什么地方种植?亩产多少斤?市场价格怎么样?二、【川乌种植环境】 川乌的适应性很广,在海拔1700~3000m地区都可栽培,属喜...

发布时间:2019-06-24 17:39:10  浏览次数:7441次  作者:张玉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