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咨询 服务热线 扫一扫了解咨询 回到顶部

服务热线

15551539393

药材种苗的供应与求购

药材种苗价格咨询服务

药材种苗的种植技术

微信订阅号

欢迎来到意之联药材种苗网

【来源:意之联药材种苗网】一、【简介】 紫菀学名 Aster tataricus。 为菊科植物,以根人药。 味苦,性微温。 具有温肺下气,化痰止咳等作用。 常见病害有:1.锈病 锈病学名 Coleosporium asterum. [症状] 发病部位为叶片。 初期叶片正面出现失绿黄色斑,...

发布时间:2019-07-04 15:06:33  浏览次数:7448次  作者:李真


【来源:意之联药材种苗网】一、【简介】 薏苡是约食兼优的佳品,以种仁供药用,为常用中药,有利水渗凝,健脾止泻,清热排脓的功能。主治湿热内蕴,脾虚腹泻,肌肉酸重,关节疼痛,小便不利,水肿,脚气,白带,肺脓扬,阑尾炎,胃癌,子宫颈癌,绒毛膜上皮癌等症。 除药用外,薏苡营养丰富,含有亮氨酸,精氨酸,赖...

发布时间:2019-07-04 14:54:42  浏览次数:6919次  作者:李真


【来源:意之联药材种苗网】一、【简介】 泽泻学名 Alisma orientalis。又称水泽、天鹅蛋、一支花,为泽泻科植物,以根状茎人药。味甘,性寒。具有利水渗湿,清热之功能。常见病害有:1.白斑病 白斑病学名 Ramularia alismatis。 [症状] 发病部位为叶片及叶柄。...

发布时间:2019-07-03 14:37:43  浏览次数:8356次  作者:焦小苗


【来源:意之联药材种苗网】一、【简介】 苘香别名茴香子,以果实入药,具有祛寒止痛、痛经疝痛,理气和胃的功能。主治胃气胀痛,小腹冷痛,睾丸肿痛,早期血吸虫病等症.小面香个但药用,还是调味的佳品,货也十畅销。 生长环境 小茴香适应性强,对自然环境要求不严,喜温,耐寒稍耐高温,我国南北各地都栽...

发布时间:2019-07-03 14:30:39  浏览次数:7681次  作者:焦小苗


【来源:意之联药材种苗网】一、【简介】 玉竹学名 Polygonatum odoratum。 又称葳蕤、萎蕤、玉参,为百合科植物,以根状茎入药。 味甘,性平。 具有养阴清热,生津止渴的功能。 常见病害有:1.褐斑病 褐斑病又称黑点病,学名 Cercospora chinenisis. [...

发布时间:2019-07-02 15:54:30  浏览次数:7919次  作者:焦红梅


【来源:意之联药材种苗网】一、【简介】 花椒以果实入药,具有温中散琴,驱虫,止痒等功效。主治胱腹冷痛,呕吐、腹泻、蛔虫病等症。外用可治皮肤瘙痒。 花椒也是调料中的佳品,用量极大。 生长环境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阳光充足的环境。能耐寒、耐垦耐瘠。对土壤要求也不很严格。在微酸性、中性、微碱性土...

发布时间:2019-07-02 15:31:55  浏览次数:6773次  作者:焦红梅


【来源:意之联药材种苗网】一、【简介】 浙贝母学名 verticillata wind。又称大贝、象贝,为百合科植物。以鳞茎人药。 味苦,性寒。 具有止咳化痰,清热散结的功能。常见病害有:1.灰霉病 灰霉病学名 Botrytis thunbergii,B.elliptica。 [症状] ...

发布时间:2019-07-01 15:38:16  浏览次数:7103次  作者:李真


【来源:意之联药材种苗网】一、【简介】 赤小豆别名红小豆,为药食兼优的作物。以种子入药.具有利水除湿,消肿解毒的功能。主治水肿、肾炎、热毒、痈肿等症。赤小豆不但药用,还能制作面食、糕点、芽菜等。生长环境 喜温暖湿润气候阳光充足通风透光的生长环境。对土壤要求不严、稍耐阜、耐脊,不耐荫,怕涝。栽...

发布时间:2019-07-01 15:26:28  浏览次数:7767次  作者:李真


【来源:意之联药材种苗网】 一年当中最高气温都会在夏季的7月~9月之间,若遇长期干旱高温,对中药材植物的生长发育必然危害极大。中药材生长发育虽然对温度有一定的适应范围,但终日高温下同样会使中药材生长质量发生变化,其轻者植株干萎,重者则整个植株枯死,减产或无收。因此,广大药农朋友们必须掌握好高温期...

发布时间:2019-07-01 10:03:42  浏览次数:6888次  作者:吴宜川


【来源:意之联药材种苗网】 防己历史上曾有粉防已、广防己等不同品种同时流通。随着2005版药典正名,广防己退出历史舞台,粉防己成为市场主流。粉防己是江西主要的地道药材之一,生长周期比较长,种植4~5年后可采挖;全年均可采,但主要在秋季后产新(以农历9月到次年3月前采挖最佳),这时段的货品质好、含...

发布时间:2019-06-29 16:13:31  浏览次数:7520次  作者:吴宜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