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咨询 服务热线 扫一扫了解咨询 回到顶部

服务热线

15551539393

药材种苗的供应与求购

药材种苗价格咨询服务

药材种苗的种植技术

微信订阅号

欢迎来到意之联药材种苗网

四川:做大做强基地抓好主导品种发展道地药材


2019-11-27 14:51:15   作者: 张坤   6033次浏览   加入收藏  


来源:巴中日报


       巴州区清江镇青云村里,按照石灰画好的行距,67岁的贫困户彭遵贵几锄头挖开标准的窝子,放下一株小小的枳壳苗,填完土之后覆上防草膜,一元钱就基本到手了。如今,他每天能挣到一百多元。


       “以前我们村条件差,家里只有一亩多土地,我们是吃红薯叶长大的,这些年女儿女婿都外出打工了,地里更挣不到钱了。”彭遵贵说,如今村里要集中发展药材产业,他把可以流转的土地都流转了,平时在园区务工,一天有一百多元,比自己种地强。


       彭遵贵只是巴州区发展道地药材助农增收的一个缩影。数据显示,今年该区道地药材带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7元,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。


       自2014年起,巴州区便开始发展道地药材,虽然取得一定成绩,但规模小、品种乱、效益差等现象没有得到根治。在第二批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中,巴州区在解决道地药材产业系列问题、夯实农民增收底子上出实招,结合区情,确定丹参、枳壳和白芍三个川产道地中药材品种,规模化推进6个万亩道地药材种植示范园建设,计划用2—3年时间,集中连片新建一批万亩种植基地,彻底将规模构建起来、质量提升起来。


       建立利益联结机制


       调动村民发展道地药材积极性


       从清江镇出发,经过武学堂村、蔡家湾村、青云村等六个核心村,总共覆盖11个行政村,这一片,便是巴州区6个万亩道地药材种植示范园之一。


       “我们镇已经栽植了3000多亩,目前还在继续整厢平地,预计年底突破4000亩。”该镇农业服务中心李远洲介绍。


       和以往发展产业不同,这次清江镇一开始便采取了“公司+农户”的生产经营模式,由抱村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牵头,第一、二年,村民通过在基地务工挣钱;第三、四年,枳壳进入初挂果期,公司将收入的50%作为村民土地的租金发放给村民;第五年,枳壳进入盛产期,收入的20%作为租金,另有15%作为平时的管护费用,一并发放给村民。


       “这样的好处在于,最大限度调动村民发展道地药材的积极性。管护得越好,枳壳效益就越高,村民们的收入也相应提高。”李远洲表示。


       在青云村,以前也栽植过药材,但几年下来,规模不到百亩。“最开始我们发展的是桔梗,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,但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,管护不到位,效益也提不上去。”村文书张国良说,这一次,村上提前引进公司,不仅签订保底收购合同,村上也成立了劳务合作社,专门负责道地药材从种到收的技术管护等工作。


       在紧挨的石柱村里,支部书记曾瑞正和秦岭药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核对村上的分红情况,“我们村种丹参已经好几年了,今年又有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支持,村里的丹参产业园即将动工,预计效益还不错。”曾瑞说,根据协议,今年是分红的第一年,贫困户人均可分到55元,虽然钱不多,但对老百姓来说,发展道地药材更有信心了。


       “听说石柱村分红,我们有些羡慕,但我们把自己村的枳壳管护好,过两年也有分红了。”这几天,青云村村主任刘永益正忙着组织村民砍残次林、组织挖掘机平整土地,再过几天,村里规划的500多亩土地将全部种上枳壳苗。


       “这段时间正是道地药材栽植的黄金期,错过一天就错过一月,错过一月就错过一季,错过一季就错过一年。”刘永益说,天气一天天冷起来,但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正在逐步升温。


       坚持优化发展品种


       持续推进道地药材品牌建设


       眼下,白庙乡宝珠寺村里,连片种植的丹参即将收获。“去年种了5亩多地丹参,卖了2万多元,今年又种了5亩多。”村民王万江说。


       白庙乡从2012年试种丹参开始,全乡400余户村民种植丹参761亩,销售干丹参190多吨,产值达到270多万元,不少贫困户通过种丹参脱贫致富。


       白庙乡发展丹参让村民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效益,但也有不少乡镇药材种了几年,不但没见效益,也挫伤了老百姓积极性。


       “巴州区发展道地药材的时间不短,但在品种选择上一直是‘摸着石头过河’。”巴州区巴药产业发展局产业促进股股长李长师介绍,这些年,全区各乡镇尝试过菊花、皂荚、丹参、白芍、枳壳、黄精、姜黄等10多个品种,由于主导品种不突出,品种散、规模上不去,外出招商时经常遇到有订单无产品的情况。


       “前段时间,巴州区出台《发展道地药材种植九条措施(试行)》,将丹参、白芍和枳壳列为巴州发展的3个主导品种。”李长师说,这也是基于巴州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,经专家论证综合确定“一草一木、一花一果、一长一短”的思路精细化高质量发展道地药材。丹参是草本,当年种当年就能收;白芍也是草本根茎类药材,三年后投产一次性采收;枳壳是果实类木本药材,三年后投产每年都能采收。


       下一步,巴州区将围绕丹参、白芍、枳壳3个主导品种,推广“药药、果药、粮药、林药”等套作模式,采取木本与草本相结合、一年生与多年生相结合,分年度确定主导品种种植面积,落实到基地。加强中药材地理标志产品认证,持续推进中药材品牌建设。


       以保姆式服务跟进


       为新型经营主体排忧解难


       “发展道地药材虽然有不少困难,但新型经营主体是我们推进川产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,引进和培育有实力、有经验、懂经营的业主是当务之急。”巴州区副区长谢建华表示,培育一个主导产业,拼的就是决心,唯有一个区域一个区域规划,一个业主一个业主跟进,一个村社一个村社发动,一块土地一块土地种植,集中所有人力、物力、财力和精力,打一场道地药材种植集体攻坚战。


       “最难的还是技术,像道地药材方面的技术人才一直十分匮乏。”李长师说,拿曾口镇来说,全镇14个村只有1个农技员,虽然参加了不少培训,但要手把手教给农户、新型经营主体,工作量可想而知。


       为此,巴州区突出技术保障,通过政府购买服务,聘请省内外专家组建丹参、白芍、枳壳3个专家服务团队,加强对中药材品种选育、良种繁育、种苗栽培、施肥管护、病虫害防治、采收加工、仓储运输等全过程技术指导。每年对区乡专(兼)职技术人员、种植业主集中培训1000人次以上,逐步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化技术服务队伍。对集中连片达500亩以上种植基地,配备1名专职农技员,确保指导服务到位。


       除了技术方面,巴州区还将采用“大园区+新型经营主体”模式,坚持“国有企业示范一批,招商引资带动一批,回引创业培育一批”,培育龙头企业、专合社、家庭农场等中药材种植新型经营主体100个以上。按照“企业+基地+专合社+农户”发展机制,发挥秦岭药业引领示范作用,采取“统一提供种苗、统一技术指导、统一产品回收”,推进中药材种植标准化、规模化、集约化。


标签:中药材发展 中药材产业 四川

本文为意之联药材种苗网(www.yl10018.com)转载文章,若文章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,认为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致电:0558-5119971。